![]() |
首頁 | > 專題專欄 > 先進模范 光耀鐵建 > 先進人物 |
馬小利:赤誠鋪就奮斗路
作者:陳偉 時間:2025-05-20
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平慶鐵路馬小利勞模創新工作點內,機械的轟鳴聲與熱烈的討論聲交織,馬小利正為團隊成員悉心介紹“隧道臨空下拱架安裝安全防護裝置”專利構思與應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公司,像這樣凝聚創新力量的工作點,目前已建成三個,培育出了一批高素質科技人才。領銜人便是4月28日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馬小利。從一名農民工,一路逆襲成為頭戴“全國勞動模范”桂冠的技術專家,他憑借一腔赤誠,鋪就了一條奮斗之路,書寫了屬于自己的不凡答卷。
初涉行業,磨礪挑重擔
“學好一門技術,以后靠手藝吃飯。”1988年,18歲的馬小利帶著父親的叮嚀離開家鄉陜西富平縣,輾轉多地開始了打工生涯。從機修廠到建筑工地,他一直干焊工活,逐漸精通了電氣焊工的各種技藝。2006年初,他來到三公司都汶高速公路項目從事鋼筋加工工作,這也是他人生轉折的地方。
該項目部擔負全線頭號重難點控制性工程——龍溪隧道的施工任務,這是一座全長7300多米的高瓦斯隧道。當時,掌子面急需一臺開挖臺車,但瓦斯隧道里不能見一絲火星,臺車無法在洞內完成焊接。且洞內還有正在作業的襯砌臺車擋道,外購的開挖臺車成品根本無法通過。
“能否不用電焊作業進行組裝?”馬小利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開挖臺車原有的300多個焊接點全部設計成用螺栓連接,將零部件分別送到掌子面后僅需1天就可以組裝完畢,既安全又省事。方案實施后,項目部就提拔他當鋼筋加工班班長。
馬小利現場調試鋼筋加工設備(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
首次創新就得到了鼓勵,馬小利就此迷上了發明創造。在項目部的支持幫助下,項目缺什么設備他就造什么設備,設備不好用就改造優化。先后在該項目又研制出噴錨混凝土配料機、H型鋼彎曲機、多功能吊裝設備,被工友們點贊為“四大發明”。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距離震中僅1.7公里的龍溪隧道嚴重受損,災后恢復施工困難重重。在這艱難時刻,馬小利此前研發的“無焊接開挖臺車”等創新成果發揮了關鍵作用。項目部迅速制造了19臺“無焊接開挖臺車”,有效解決了隧道塌方處理、鋼筋綁扎、混凝土噴錨等一系列施工難題,助力隧道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實現雙向貫通,為打通災區重建的“生命線”立下汗馬功勞。
專注研發,創新結碩果
馬小利自此矢志于項目建設,馬不停蹄奔波在三公司后續承建的各大項目施工一線,在蘭渝鐵路、蘭新高鐵、浩吉鐵路、貴南高鐵、延黃和眉太高速公路等項目留下創新創造的足跡,逐步成長為最接地氣的工地“發明家”。
2012年,在蘭渝鐵路項目,他設計的“保溫拌合站”實現施工不受冬季低溫限制。2013年,在蘭新高鐵項目,他創新研發的“無砟軌道運輸吊裝車”,解決了無砟軌道整體道床施工運輸難題,研制的“懸臂平臺”,讓高達50米小峽湟水河特大橋排水系統吊裝施工突破地形限制;2018年12月,在浩吉鐵路項目,他研制的隧道內施工車輛原地掉頭裝置,只需按鈕操作,長9.1米的混凝土罐車30秒就可以完成掉頭,被同事們稱贊為“掉頭神器”……馬小利研發的一個個小創新小發明,解決了施工生產微末處的一個又一個難點,但這對馬小利來說,卻是無數個挑燈夜戰、苦思冥想的積累。他說:“我都是利用下班時間看書學習,對加工模型反復研究,圖紙畫了一摞又一摞,直到成品滿意,才‘放過自己’。”
馬小利與團隊成員講解隧道車輛調頭裝置要點(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
2015年,三公司成立了“馬小利勞模創新工作室”。馬小利帶領團隊不斷開展技術攻關、革新和發明活動。期間,他通過自學取得了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大專和本科學歷。在針對浩吉鐵路小南塬、君子兩座特長隧道的施工難點,他帶領團隊先后研制成功隧道逃生管道自行裝置、鋼筋接頭自動焊機、隧道防水板自動鋪設裝置等10種共25臺套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在施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截至目前,馬小利和他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取得各類技術創新成果、國家專利超過150多項,其中多項創新成果在銀西鐵路、渭武高速、平天高速等眾多項目中廣泛應用,為企業創效節支2000萬元。
榮獲獎章,奮進新征程
憑借在工作中的突出貢獻,2009年4月28日,馬小利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并于5月6日與公司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成為中國鐵建第一位“轉正”的農民工。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為廣大農民工兄弟樹立了榜樣。他的卓越貢獻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先后榮獲全國職工演講比賽金獎第一名、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個人等多項榮譽,還被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聘任為特聘教授。2022年5月,憑借“工人發明家”的身份,錄制了央視綜藝頻道《為愛而歌》五一特別節目,受到廣大群眾一致好評。2023年10月,作為鐵路系統代表參加了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被授予2023“最美鐵路人”稱號,成為鐵路建設行業唯一獲此殊榮者。
馬小利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
2025年4月28日,馬小利憑借三十年如一日扎根鐵路建設一線的堅守與奉獻,榮獲“全國勞動模范”這一至高榮譽。三十載寒來暑往,他始終奮戰在施工最前沿,以“拼命三郎”的勁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工作中,他堅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道工序。這份對工作的執著與熱愛,讓他從普通農民工成長為行業標桿,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馬小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展示了新時代鐵路工人的優秀品格與堅韌力量。
面對眾多榮譽,馬小利始終保持著謙遜和低調。他深知,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團隊的支持和企業的培養。如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發揮“傳幫帶”作用上,與工作室的同事們一起加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推廣運用及成果轉化,激發一線職工的創造活力和創新潛能,為國家鐵路建設事業持續貢獻力量。
馬小利的奮斗故事,早已化作新時代鐵路工人的精神坐標,在鐵路建設的每一寸土地上閃耀。他的足跡見證了農民工群體的無限潛能,也為所有逐夢者照亮前行的方向。他的故事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時代的浪潮中砥礪前行,用奮斗之姿,續寫新時代的勞動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