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鐵道兵的啟程歲月
陳遠謀戎裝照
1948年7月,遼沈戰役即將打響,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出現了一支新的兵種——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從啟程前進,至1983年告別軍旗。35年,這支部隊逐步發展壯大,從戰時搶修到平時建設,從依靠人力和簡單工具作業到專業化機械化施工,成為捍衛和建設國家的鐵軍。
東北地區鐵路縱橫,當時通車的里程5000多公里。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東北民主聯軍先后在東、西、南滿和中部地區的鐵路線組織武裝護路部隊,執行保護鐵路運輸安全任務。1946年6月,成立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司令部(始鐵道司令部),任命蘇進為司令員(后任炮兵副司令員、少將)。下轄7個步兵團、1個裝甲列車大隊,兵力8540多人。
1948年夏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根據全國解放戰爭發展形勢,決定首先在東北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并制定了我軍主力南下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攻占錦州,把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為保障數十萬大軍和大量作戰物資的交通運輸,必須迅速搶修遭受戰爭破壞的通往戰區的鐵路。中央軍委東北局決定,借鑒蘇聯紅軍鐵道兵的經驗,以東北人民解放軍護路軍為基礎,補入二線兵團8500人,并以1200多名鐵路員工為技術骨干,組建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又稱東北鐵路修復工程局)。任命東北鐵路總局副局長黃逸峰為局長,蘇進為第一副局長兼參謀長。8月10日,由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李壽軒繼任(后任鐵道兵司令員、中將),何偉任第二副局長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國務院高等教育部部長),聘請蘇聯紅軍鐵道兵司令巴格列夫上將擔任顧問。7月5日,在哈爾濱南崗極樂寺舉行鐵道縱隊成立大會,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從此誕生。
鐵道縱隊下轄4個支隊,第一支隊由護路軍鐵道一團和嫩江軍區獨立第二團組成,支隊長于磊,后劉克繼任(后任鐵道兵副司令員、少將),政治委員杜國平(后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少將);第二支隊由護路軍鐵道第二團和吉林軍區獨立第六團組成,支隊長劉震寰(后任鐵道兵學校校長);第三支隊由護路軍步兵第三團和遼吉軍區獨立第三團兩個營和牡丹江軍區獨立第三團一個營組成,支隊長彭敏(后任鐵道兵團副司令員),政治委員徐斌(后任鐵道兵副司令員、少將);第四支隊由護路軍第一、二團和吉林軍區獨立第六團組成,支隊長龍桂林(后任鐵道兵后勤副司令員、司令部參謀長、大校),政治委員郭延林(后任鐵道兵副政治委員、少將)。鐵道縱隊設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供給部等機構,由護路軍總部和牡丹江軍區機關合并組成,兵力1.8萬余人。
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軍區對鐵道縱隊極為重視。在縱隊成立大會上,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羅榮桓親臨講話。他指出:黨中央根據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確定我軍目前的任務是由戰略防御轉入全國性戰略反攻。東北野戰軍準備發動秋季攻勢,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發展交通支援戰爭,搶修鐵路保障軍運,以推動東北戰局勝利發展。鐵道縱隊的成立,這是建軍20年來創建的一支新型兵種,標志著我軍向現代化邁進。鐵道縱隊的任務是十分光榮和艱巨的,全體指戰員要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努力提高軍事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為奪取戰爭勝利,奮勇前進!羅榮桓副政委的講話,給縱隊全體同志極大鼓舞和鞭策。
大戰在即,刻不容緩。鐵道縱隊剛一成立,即兵分四路緊急搶修通往錦州、沈陽、長春戰區的多條鐵路干線。第一支隊沿新(立屯)義(縣)線向錦州前線搶修,支援我部攻殲錦州敵軍的作戰。第二支隊沿吉(林)、長(春)線,第三支隊沿哈(爾濱)長(春)線,分別同時向長春方向搶修,支援我部圍殲長春守敵的作戰。第四支隊沿沈(陽)吉(林)線搶修清源至撫順間鐵路,支援我部殲滅沈陽敵軍的作戰。當第三支隊修復哈長線陶賴昭松花江大橋舉行通車典禮時,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陳云在講話中說:“此橋的修復,為東北人民修通了一條勝利之路。”并號召指戰員們,“繼續努力,勇往直前,保證野戰大軍打到哪里,就把鐵路修到哪里!”
鐵道縱隊奮力搶修鐵路的同時,還擔負守護軍事運輸安全的重任。為保障攻打錦州的作戰勝利,東北軍區司令部軍運處,于1948年8月下旬,從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向戰區搶運糧食和軍需物資2000萬斤。9月初,又集中車廂、平車1224輛,將駐守在吉林東豐、盤石地區的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和幾支步兵縱隊,以及大量火炮、坦克、彈藥等60萬噸裝備物資,秘密急運到遼寧新立屯、西阜新等地。在軍列運行中,鐵道縱隊全力配合軍區軍運處,派兵全程護送,并在鐵路各車站、橋梁守衛警戒,嚴防敵特破壞。當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率司令部乘坐的專列,從哈爾濱雙城到達鄭家屯車站時,鐵縱第一支隊支隊長劉克與幾位領導同志,沿搶修的鐵路線分段進行仔細檢查,并部署沿線警戒,確保野戰軍首長安全到達西阜新車站。在歷時9天的緊急軍事運輸中,共安全運送軍列64列,近10萬大軍出其不意投入圍殲錦州敵軍的戰斗,保障了遼沈戰役取得輝煌勝利。
東北全境解放后,鐵道縱隊緊隨野戰大軍揮師入關,進駐河北秦皇島。部隊立即投入北寧鐵路關內段搶修,支援平津戰役。1949年5月16日,中央軍委命令,將鐵道縱隊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受中央軍委鐵道部直接領導,任命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兼任鐵道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從此,人民鐵道兵開始踏上新的征程。
(本文史實源自鐵道兵軍史資料)
陳遠謀,1932年1月生于四川瀘州。195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第七軍十九師政治部工作員。1953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任鐵道工程第五師政治部宣傳科干事。1954年4月從朝鮮回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五師政治部助理員、秘書,鐵道兵政治部宣傳部新聞干事、副科長,新華通訊社駐鐵道兵記者兼《人民日報》記者,解放軍報社特約記者,鐵道兵報社副社長。1984年1月,兵改工后,任鐵道工程報社副社長、主任編輯,后任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企業管理協會秘書長。1992年2月退休。著有《昨日鐵道兵》《走過六十年?中國鐵道建筑報史》(與吳志義合作)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