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 專題專欄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 身邊榜樣 |
馬鴻臣
“南昆鐵人”馬鴻臣
馬鴻臣,1938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中鐵十七局原副總工程師。自1965年唐山鐵道學院畢業后,先后參加了貴昆、成昆、襄渝、萬白、青藏、大秦、南同蒲、南昆等十余條鐵路干線建設,為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拼搏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稱為“南昆鐵人”。
1992年至1995年底擔任十七局南昆指揮部副指揮兼總工程師期間,他白天上工地、晚上看圖紙;遇到棘手問題時,他常常“青燈黃卷到天亮”。南昆線被稱為中國鐵路的“地質博物館”。十七局所擔負的管段內95%是溶巖、滑坡、錯落體、膨脹土等不良地質,是全線的病害重災區之一。1993年11月,就在白石山隧道即將貫通的時刻,掌子面突然出現了一個高39米、寬45米、長265米的特大溶洞群,此事驚動了鐵道部,時任部長韓杼濱指示,要想盡一切辦法戰勝溶洞,確保按期鋪軌。馬鴻臣吃住在工地,率領技術攻關小組,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溶洞處進行勘察,很快制定“清理淤泥、排除危石、加固洞壁、洞中筑洞”的施工方案,使鋪軌按期通過白石山隧道。在他的辛勤付出下,十七局在南昆鐵路西段第一個炸響山炮;第一個創造出隧道掘進單口月洞超百米的紀錄;管區內的重點難點工程第一個突破;在全線的勞動競賽活動中奪得第一名……
1995年10月,馬鴻臣到昆明匯報工程進展情況時,突然頭腦眩暈,幾近暈倒。會議結束后,在隨同人員的勸說下去醫院檢查,結果是肺癌已轉移腦部,醫生要求馬上住院治療。但他不顧醫生的再三勸阻,當天返回工地,對58公里管段內的病害工程逐一進行了檢查,對注意事項一一進行交待。辦完這些事準備住院的時候,又接到鐵道部南昆指在貴州興義召開“病害工程技術研討會”的通知。大家勸他別參加了,他眼里充滿了懇切的淚花:“我是工程技術負責人,技術上的問題,我不去別人說不清楚啊!”。他拖著病痛的身體認真講解“先清后固、先疏后治”的獨門絕技,得到了與會專家和領導的一致好評。
1995年11月23日,組織派人強行把他送到醫院,他還念念不忘職責使命。對前來探望的領導和同志們,他除了詢問南昆鐵路后續情況,便是念叨:“我不能工作了,還得花錢,心里總不踏實。如果病治不好,就不要白花錢了!” 1997年5月31日,馬鴻臣同志在西安病逝,年僅59歲。而就在那個月初,中華全國總工會破例增加一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并到醫院予以頒發。這枚獎章至今熠熠生輝,鐫刻著他為祖國、為企業拼搏奉獻的堅定初心。
馬鴻臣住院期間與小孫子在一起
相關新聞
- 2019-07-31馬鴻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