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 專題專欄 > 先進模范 光耀鐵建 > 先進團隊 |
鐵四院超大直徑盾構隧道團隊:“滴水不漏”的時代擔當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梁春陽 時間:2023-05-05
團隊合影(鐵四院 供圖)
飛天有神舟,潛海有蛟龍,追風有高鐵,入地有盾構。大盾構,已成為中國交通建設的重要利器。
在這背后,有一個這樣的集體——鐵四院超大直徑盾構隧道設計團隊。他們從武漢長江隧道起步,在大直徑盾構隧道領域不斷“破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級工程,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業績占全國50%以上,榮獲“湖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形成中國自主“現代盾構隧道技術”
2008年,鐵四院超大直徑盾構隧道設計團隊設計的武漢長江隧道建成通車,開挖直徑11.38米,開創我國復雜條件下修建大直徑盾構隧道先河。
在武漢長江隧道設計中,該團隊破解5大世界級難題,取得10多項國家專利,堪稱萬里長江“科技第一隧”,成為中國盾構隧道極具參考價值的樣板。在南京長江隧道設計中,該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利刃,憑著“不服周”的勇氣,解決了高水壓、高透水層條件下保證隧道100年不漏水的世界性難題,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現代盾構隧道技術”。
2013年,團隊設計的武漢長江公鐵隧道,開挖直徑15.76米,為世界首例公鐵合建超大直徑盾構隧道,被譽為“世界級越江隧道”。2022年,經過30余次專家評審的深圳荷坳隧道獲得批復,開挖直徑18.1米,成功挑戰大直徑盾構法隧道極限,實現了盾構直徑由“超大”到“巨大”的飛躍,粵港澳大灣區再添“超級工程”。
在大國重器中詮釋擔當
技術的領先,讓鐵四院設計的多個國家重點工程攻破難關。
在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設計中,團隊自主研發了海底地中對接技術,在海底成功實現“10毫米級”精準對接;在青島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設計中,破解百米級盾構隧道防水難題,開啟了世界超長超大規模跨海通道建設發展新的未來;設計的“世界最長海底隧道”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
他們,把“智慧”“韌性”“低碳”等理念融入工程設計,創新提出“盾構隧道主體結構與內部結構一體化設計”等四大原創設計方法“特長盾構隧道地中對接”等40余項創新技術,共獲授權專利450余項。
這個團隊,一共85名成員,平均年齡僅33歲。時代在變,但奮斗底色不變。
多年來,該團隊先后培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特聘專家、央企楷模、國際隧協青年隧道工程師、詹天佑青年科技獎、全國盾構工匠、中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等國家級、省部級專家,編寫國家標準《盾構隧道設計標準》,榮膺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肖明清,發揮自身磁場效應,培養了以中國鐵建“十佳青年”彭長勝、鐵四院“十佳青年”何應道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技術專家,指導成立了“滴水不漏”隧道青年創新工作室,助力大國工程建設。
【編輯:釗倫】